杜勇,國家一級建造師、高級工程師。2020年10月入職致遠建設,現任七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兼質量負責人。入職以來,他參與了漢江灣橋、龍陽湖一期、古田一路北段等項目的建設,先后獲得漢陽市政“市政匠人”、致遠建設“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
所謂匠心,是時時有所創造
在入職致遠建設之前,杜勇已經是一位成熟的工程人,擁有多年施工經驗,但他仍然抱著謙虛學習的心態來到漢江灣橋項目。“之前做鐵路,和現在做市政工程太不一樣了。”杜勇說,“以前只需要思考工程本身的技術問題,工程主體做好了任務就完成了,后續工作有其他部門來負責,而市政工程要做到項目正式投入使用那天,需要綜合考慮很多事情。”
曾經在施工現場游刃有余的他突然變成了剛入學的新生,綠化、交通、橋面鋪裝等工藝他都要從頭開始學。為此,杜勇一有空就跑去“盯現場”,不懂就問,多學多記,只要發現了新問題,項目部的同事、工地上有經驗的工人都能成為他的老師。他并不覺得放下過去的成績重新開始有什么難的,相反,新的環境、新的工藝都讓他感到興奮:“我一直對新出的、有難度的技術感興趣,平時就喜歡看相關視頻。”這種放下身段、持之以恒的學習最終結出了成果,杜勇帶領團隊完成的《ECO改性聚氨酯跨江鋼銜拱橋橋面鋪裝施工工法》獲評2022年湖北省省級工法。
談到這種新的橋面鋪裝工藝,杜勇時至今日都很高興,他興致勃勃地和來訪者介紹:“以往鋼箱梁橋面鋪裝常常采用常規鋼纖維混凝土鋪裝施工,缺點較多,我們這種新工藝采用ECO鋪裝施工,具有較多的優勢。”
首先,ECO與鋼橋面粘結性好,有效解決了鋼橋面與橋面鋪裝之間粘結問題,減小了施工及運營期間質量風險。其次,ECO采用冷拌法進行施工,施工方便,不需要單獨拌和站,占地面積小,隨拌隨用,有利于現場施工。再者,采用ECO橋面鋪裝,受環境影響小,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好天氣及時進行鋪裝,接縫方便快捷,分段分幅施工方便。而且采用ECO橋面鋪裝,鋪裝厚度小,自重輕,相比傳統的鋼纖維混凝土可大大減小橋梁荷載,有利于橋梁結構設計。最后,ECO混合料鋪裝速度快,強度上升快,鋪裝完成4h即可達到設計強度70%以上,大大縮減橋面鋪裝整體施工時間。“這種施工方法簡單、安全,加快了施工速度,節約了施工成本,還能大大延長橋面鋪裝壽命,是一項值得推廣的好工法。”杜勇驕傲地說。
除了技術上的學習與創新,杜勇也運用自己的管理經驗在項目現場嚴控施工進度,嚴抓施工質量。他表示,漢江灣橋項目從一開始就有沖刺國家級獎項的決心,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不滿足于合格,而是努力做到優秀。在項目開工前明確施工節點,再根據節點倒排工期,確保每一項都高效、優質地完成。在施工過程中積極開展班前講評,對工人進行交底培訓,明確質量標準,注重安全施工標準化建設。公司部門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檢查,加強質量監管,雙管齊下推動項目精細化施工。漢江灣橋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杜勇也通過這一項目逐漸適應了新環境,成為一名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市政人。
所謂匠心,是處處有所精進
2022年,杜勇任古田一路北段(長云路~金銀湖南街)工程技術負責人。這一項目位于城市中心區位置,地面交通量大、地下管線遷改復雜。杜勇深知要提前謀劃布置,快速反應行動。因此,在項目開工前,杜勇帶領團隊“吃透”施工圖紙,了解項目工程量和技術難點,初步定下施工計劃,并組織現場管理人員進行地下管線及地上障礙物調查工作,形成管線調查清單,編制管線保護方案。
施工過程中,杜勇嚴格落實方案、堅持交底先行,事關施工安全,絲毫不敢馬虎。他針對項目施工重大風險源,編制3項危大工程方案,并通過專家論證,形成通俗易懂的交底材料,深入現場與管理人員、作業工人交底,并跟蹤驗證。同時嚴格把關包括現澆箱梁腳手架支架搭設、支架預壓、鋼筋綁扎、波紋管定位、模板支設及加固、混凝土澆筑在內的每一道工序。他還結合現場實際情況,與設計單位溝通,優化橋梁部分樁基位置,調整電力隧道平面布置,減少非必要遷改,為項目建設降低成本。在施工過程中,根據現場遷改情況實時調整施工計劃,合理調整施工工序,見縫插針式安排施工,解決了工期滯后問題,施工進度得以有效控制,完成了2022年度施工計劃產值,得到業主、監理單位的一致好評。
在信息爆炸與技術水平高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一名技術負責人,杜勇深知要與時俱進,他不斷鉆研新技術,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優秀者學習,在業務上做精做細,斬獲多項榮譽。當被問到有什么學習竅門時,杜勇認真地說:“要多學多問,不要小看工地上任何一個人。”看似不起眼的普通工人可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那是一名勞動者多年來勤懇工作積累出的寶貴經驗,倘若在施工中遇到難題,不妨問問他們。“我常常對員工說,在工地上,學歷不應成為你驕傲的砝碼,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杜勇還提醒大家,不能只做理論家,更要做實踐者:“在書本上學習新工藝,遠不如去施工現場觀摩印象深刻。”時至今日,“盯現場”仍然是杜勇最愛做的事,他喜歡琢磨難題,總是有意識地搜集最新的技術資料,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技術能力就在這日復一日的鉆研中逐漸沉淀、提升。
談到過往的種種榮譽,杜勇謙遜地擺手:“我只是做好本職工作,不值得夸耀。”他說自己一直在適應市政人的角色,因為學習提升沒有暫停鍵、沒有休止符,永遠在路上。一路走來,杜勇把自己不知疲倦的忙碌身影留在了一個個工程建設現場,他身上有“畢生做好一件事”的執著專注,也有“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的精益求精,崗位雖平凡,匠心自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