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高原的山鷹一直盤旋云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每次讀著這段話,又看看加班累得不成模樣的自己,我就會想,我手中日復一日的工作有什么意義?然而當我看到已經老了還在為家庭奔波操勞的父親母親在收獲工資后露出的一抹微笑;看到在圖書館熬夜翻資料的女友完成論文時的安然地入睡;看到在工地風吹日曬的同事見到他尚在襁褓中孩子時浮現出的溫柔愛意;看到這世間千千萬萬平凡的人體會著勞動帶給家庭和社會的回報時,我看到了勞動背后更多的意義。
我的父親:勞動是為了給你一個更好的家
我的父親,和中國千千萬萬父親一樣,普通平凡。父親在我心中的印象,從前是高大的身軀,挺直的脊梁,現在卻是一個背影佝僂的老人。父親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家庭和我們幾個孩子。去年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想讓父親停下手中不堪重負的工作,可父親卻是一句話讓我淚如雨下:“兒子啊,能給你攢一點是一點。”看著我日漸蒼老的父親,沒有什么偉大的理想,終其一生的勞動都是為了給兒女創造更好的生活。
還記得我還在大三的時候,暑假去甘肅支教,支教的村子里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有時候,我會和我的學生私下交流:爸爸離開了你去了那么遠的地方,你會恨他嗎?學生的回答總是讓我為他們年幼卻懂事而感到心酸:“老師我不恨爸爸媽媽,他們是為了賺錢給我們花才去那么遠的地方的。”學生尚且年幼,卻能懂得父母的苦衷,這大概是父母辛苦勞動最欣慰的回報吧。
我的父親母親,學生的父親母親,他們視勞動最基本的意義就是生存,是讓家人生活得更好。這種勞動的意義是最普通的,也是最真實的,但也往往也是最感人的。
我的朋友:勞動是為了給他人構筑希望
我的一個朋友,在她大學畢業那年去了四川與西藏交界處的一個學校支教,那是一所活佛創辦的藏族學校,原先只有30名學生和一名藏族老師。在那里的學生都是男生,按照正常軌跡,大部分人將來都是要去寺廟做和尚的。所以,當柔弱的她決定要這個去艱苦的高原支教時,我們都很驚訝。然而,就是這樣的堅定,她在那所學校度過了一年的時間后返回上海,并正式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她說,在巴塘支教的那一年,是她生命中最感到有力量的一年,她和學生一起做飯,一起種土豆,一起上山挖蟲草,一起在溪邊洗衣服……她教會學生加減乘除,教會學生寫漢字,給了孩子更多的生存技能和本領,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們更多選擇不同人生軌跡的資本。
我的這位朋友,今年春節再見到她的時候,發現她比以前更有活力了,臉上的微笑比她大學剛畢業那會兒更從容寧靜。我想這也許是因為她的勞動,不僅是帶給了那三十個孩子更多的希望,也給她自己創造了人生很多的財富。而我們的國家,有許許多多像我這位朋友一樣的志愿者,他們把自己的勞動和前程與一群本來和自己命運沒有交集的人聯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勞動為一群人插上夢想的翅膀,并讓他們看到可以飛翔的希望。
我的同事:勞動是為了讓青春無怨無悔
雷鋒同志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愿做革命的螺絲釘,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中去。”在現代社會這個分工越來越細的龐大機器中,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螺絲釘,但而任何一個小小螺絲釘的松動都可能影響整部機器的正常運轉,所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就會成就我們自己。
在我們二項目部的同事,大多都是像我這樣二十幾歲的青年,我們懷著青春的夢想,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我特別喜歡聽他們講述關于自己的故事,我們都是一群有夢想的孩子,充滿著對工作的無限熱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工地上的生活是辛苦的,有些同事在烈日下皮膚曬得通紅,有些同事一加班就是一個通宵,有些同事的鞋子永遠沾滿泥巴,但即使這樣,也沒有人叫苦叫累,他們說能夠把青春奉獻給社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就是他們的幸福。
這個社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勞動的理由。我們或許沒有見過祖國更美的山川河流,沒有涉足過冰川沙漠,沒有去看過世界更多美妙的風景。是的,或許當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我們正在檢查鋼筋模板;當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我們正在埋頭寫資料;當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著酒杯坐在火堆旁,我們正在徹夜打著工法樁……但即使勞動的理由僅僅是為了生活,那也是平凡生活中最樸素,最感人的意義。(雷文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