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武漢劇院紅旗招展,黨徽熠熠,氣氛莊嚴熱烈,中國共產黨武漢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此隆重開幕。陳一新代表中共武漢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聚力改革創新 奮力拼搏趕超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的報告。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應到正式代表643名,實到正式代表629名。肩負著全市黨員和人民群眾的重托,代表們精神抖擻地步入會場。 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成員陳一新、萬勇、胡曙光、陳瑞峰、賈耀斌、張曙、龍正才、胡立山、喻春祥、李述永、閔捷、楊漢軍、蔡杰在主席臺前排就座。 曾經在武漢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的黨內老同志及黨員干部王群、吳超、趙寶江、王守海、謝培棟、韓忠學、李巖、趙零、劉善璧、葉金生、車延高、袁善臘、盧國祥、胡緒鹍、馮記春、于建海、石大鴻、吳一民、呂金芝、劉家棟、張河潔、肖常谷、鄭永新、楊付華、黃蔚堂、李富生應邀出席大會并在主席臺就座。 主席團成員黃克強、孫應征、潘漢生、胡洪春、邵為民、劉立勇、張光清、李忠、程用文、龍良文、李傳德、譚仁杰、胡繼堂、何艷、王晨、孫光駿、張林、靳雁、曹裕江、李作清、李強、謝宗孝、雷德超、黃家喜、陳光菊、彭浩等出席大會并在主席臺就座。 上午9時,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萬勇主持大會。 陳一新的報告分四個部分: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二、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四、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陳一新說,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市委團結帶領全市黨員干部群眾,緊緊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全力推進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綜合經濟實力實現跨越,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城市功能品質大幅提升,文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美麗武漢建設特色初顯,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黨建科學化水平持續提高,各項事業發展成績顯著。 陳一新強調,黨中央對武漢發展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湖北武漢時多次對復興大武漢給予肯定,要求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突破,著力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不斷取得新成果,著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增強使命意識,體現武漢擔當,加快推進復興大武漢。 陳一新指出,今后五年是武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加快復興大武漢的關鍵時期。武漢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標兵在增多、追兵在逼近,正處于“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發展關口。全市上下務必警醒起來,以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勇于應對新的挑戰,全力以赴推進趕超發展。他指出,今日武漢,正處于最好的發展機遇期,產業基礎、科教人才、區位交通、發展空間、生態稟賦等優勢更加凸顯,發展潛力很大,我們務必堅定信心,奮力拼搏趕超,重塑新優勢,復興大武漢,不負中央厚望,不負省委重托,不負人民期待。 陳一新在報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委建設“五個湖北”和強化“主中心”要求,聚力改革創新,奮力拼搏趕超,全力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 報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到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提升,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到2021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億元左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為復興大武漢打下堅實基礎。 報告對今后五年的工作,從7個方面進行部署。陳一新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使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圍繞“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統籌提高城市發展水平,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統籌空間、規模、產業結構,按國際一流標準規劃建設管理城市,加快完善城市空間設施體系,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綜合承載力。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生態文明主體責任制度和全域生態框架保護規劃,優化城市生態格局,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大武漢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建設,高水平建設文化小康,彰顯武漢文化魅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提升全社會民主意識、法治理念,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從人民群眾最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入手,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大力推進富民惠民,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陳一新指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復興大武漢,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和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著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著力提高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陳一新最后強調,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奮力拼搏,趕超發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復興大武漢步伐,讓大武漢更加繁榮、更有品質、更為宜居,讓廣大市民對這座城市更加認同、更加自豪、更加熱愛,努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武漢新篇章。 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向大會發來熱情洋溢的賀信。市人大常委會黨外副主任、市政府黨外副市長、市政協黨外副主席劉英姿、郭粵梅、江中聯、侯曉華、彭富春,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胡樹華、張文彤、孟暉、梁鳴、劉江東、李記澤、方道茂等來賓列席會議并在主席臺就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