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什么情況和條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工程的主體,人決定質量,而非機器決定質量。質量也是一種責任心的培養。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工程質量是我們每一個職工干出來的,而不是質檢員檢出來的!因此應該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質,把工程質量深入到每個職工的心中。嚴把質量關,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
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對工程項目建設進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施工項目的質量,是企業的信譽、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在我看來要抓好工程質量,核心就是要抓好施階段的質量管理。
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分為工程項目質量監督人員的選擇、施工質量管理這兩個方面。其中施工質量管理為難點,也是重點,它分為施工前質量監督管理、施工中的監督管理、竣工后的監督管理。
一是施工前質量監督管理的重點歸根到底是對業主質量行為的監督管理,因為業主是所有活動的組織者、決策者,這也是規范建設業質量行為和活動的重要措施。二是施工過程中的管理是以施工主體為主線,業主、監理、設計、材料、設備生產或供應主體及檢測主體的協作配合的全面、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其方法主要是通過現場的基礎質量驗收監督。主體結構的驗收監督和隨機抽查監督為主要形式,把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納入監督的范圍,環境質量的監督滲透于各個監督全過程,也是質量監督匯總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竣工后的質量監督管理是建設工程投入使用的把關監督管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轉變觀念,進一步加強質量責任心。搞好工程質量管理首先要轉變觀念,要正確認識質量和效益的關系,提高工程質量,減少質量事故和從返工浪費的損失,同時為我們贏得信譽和市場,經濟效益是無法估量的。只有轉變觀念、提高了質量意識,才會有自覺的有為質量把關行為,才能確保工程質量。
加大施工現場質量管理的力度。工程質量的形成主要在施工現場,質量活動也主要在施工現場。因此,對工程質量影響最直接的就是現場質量管理。以施工現場控制為重點,狠抓質量管理,落實“三工”、“三檢”制度,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施工。
狠抓薄弱環節,以治理和消滅質量通病為突破口,全面提高質量管理水平。針對薄弱環節,分析原因、加大質量力度,有利于降低質量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取得質量控制的主動權。在工程施工中始終要有打造精品工程的意思,要通過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提高工程質量,創“名牌”效應,為我們贏得質量信譽。
優質的質量可以給我們帶來效益和發展,劣質的質量則會造成我們的損失,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只有把質量把關好,我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乘風破浪,立于不敗之地。